肥東梁園傅氏祖居江西鄱陽,元末明初,朱明王朝江山一統,斯時,因連年戰亂,江淮之間赤地千里,地廣人稀,農桑頹廢,而江西則人眾地寡,為稅賦計,朝廷下旨,實施移民,歷史上形成了第三次人口大遷徒。我祖福一公偕真一,筱一公,兄弟三人被迫離鄱陽經瓦礫壩遷安徽,真一公遷淝北海堡集,筱一公遷西高塘集,福一公遷廬東高亮集小峴山之黃傅村,又十世,守唐、庭清、庭揚三公再遷慎右三里許而居焉,后名曰傅店。自此,守唐公以孝友為先,勖清、揚二公以勤勉,敦子孫以耕讀,創下宏大基業,流傳萬千軼事。時人稱道:環河帶繞,農塍相望,禾稼桑麻,富甲一方。三公積德累仁,和睦鄉鄰,才德兼具,代代傳頌。斯時,廬州東鄉之″傅百萬",財富之巨,婦孺皆知,其中,《九少爺回家》,《幾窩小雞》,《白馬夜飲》等故事,代代鄉民傳為佳話。解放后,意外之獲印證傳言,一九五三年初夏,傅店中間門西側一李姓人家叉墻,竟挖出千余銀盅(銀元寶),此地原系我祖銀庫,鄉傳不謬也!
越五世,至大、必輩代,乾隆年間,(約公元一七四零年前后),先輩們建立宗祠、續修家譜、創辦族塾,鼎盛一方。
吾宗祠位立三份,守唐公裔孫為中份,庭清公裔孫為東份,庭揚公裔孫為西份。傳數世,至咸豐八年(公元一八五八年),太平軍部眾毀吾宗祠屏門隔扇、宗譜靈位,幸有道恒公之堂伯慶齡公及胞兄靄亭公等眾護祠,並設法請英王部將道生公指令,宗祠方得以保存。數年后,有道恒公領首,其堂兄唯齋公協同,積數年之資,于光緒十四年(公元一八八八年),創修家譜,重修宗祠,整立先祖排牌位,再興族塾教學。恒公之四子應揚公撰祖廟供聯于其上,聯曰:辭版筑以相朝端,作楫作霖,恩周環宇;迨其后,云臺列像,露布垂文,極國矢忠貞,永著芳名于青史。離鄱陽而依慎右,克勤克儉,業托田園;緬此時,譜乘虔修,宗祠復整,傳家敦孝友,常念追薦在丹心。
此后,生齒日繁,瓜瓞綿延,傅氏族人環祠而居,脈發周邊,庭清公一脈遷居梁園鎮東吳灣一帶,守唐公裔孫散居傅店,傅大郢,傅小郢,傅凹,小灣圩,張灣,藍戶,黃岡,傳國堂,后發脈至護城,新莊,孫埠北之小傅戶以及全椒縣之大馬場,古河,小集等地,庭揚公裔孫居陳岡及夏岡,陶岡,管灣水庫北之小張戶等地,人眾星散,鐘食鼎盛!
建祠敦孝,興學育人,吾宗祠自建之始,族塾同興,耕讀傳家,詩書立業。延聘塾師,培育族人。道光三年,塾師黃鳴鐸敬題″燕翼書屋"匾額,國鈞公作對聯兩楹:蕉窗雨灑夜燈紅,追憶間,還應拍案:竹院風疏秋月白,領略到,當自點頭。
祠、塾并存,一直延續至解放前。玉亭公為族長之時,又積資建學,重整祠宇。東學西祠,祠學共存。中間一道風火墻,高約兩丈,小門相通。塾學兩間,東側廂房四間,乃教學之所,院內植梧桐一株,樹高數丈,華蓋蔽日,此樹乃塾師應發(字甲三)公所栽,公畢生在塾內從教,早年,慎右英才多出于此。族塾后衍化為村學、國民小學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成為傅店小學。斯時,祠內各項供祖設施被拆,原祠堂前殿三間改成教辦室,后三間正殿為教室,唯留小院內東西兩壇牡丹花。隨著教育的發展,生員增多,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曾兩次改造,擴充學校,至使祠堂面目全非,二O一四年期間,又因生員不足而撤消,遂作村委會會址,即現在的傅店村村委會,就是吾梁園傅氏宗祠舊址,自建祠至今,近三百年宗祠化為烏有!
家族代有才人出,一代后人承先人。先賢教誨不敢忘,尊祖敬宗是大德。二OO二年后,宗老有圣公多次倡議,弘揚孝道文化,重建傅氏宗祠,並在其合肥家內招開會議三次,但終因資金不足而未果。然圣公初心不改,孝道彌增,此后五次三番敦促其子昌政,曾曰"寧可賣住房,也要聚資建祠堂。圣公之德,天高地厚!
賢哉昌政,牢記家尊教誨,時刻不忘建祠。二零一六年初春,相邀族賢數人,再次倡議重建宗祠,以盡孝道,宗賢厚文、凌烽、傅斌諸人當即贊成,三月召集族眾十余人在村委會商定建祠大計,成立籌委會,落實措施。其間,厚文宗老為重建宗祠,三年來,從齊齊哈爾往返梁園數十次,孝心之重,極于泰岳!歷經三年,耗資六佰余萬,于二零一八年四月二日峻工。開祠慶典之日,盛況空前,千余人到祠祝賀,萬余族人祠夢成真!
重建后的傅氏宗祠,千余平米,前后二殿,東西兩廂。前殿五間,高十米,內設長十二米、高二米蟠龍屏風一座,孝道文化濃郁,家規教誨深沉,尤感榮幸是:吾始祖傅說公與武丁王晤論治國格典一″說命三篇∵鐫刻其上,歷代君王視為圣人之言,治國寶典!東廂廊文案室三間,乘列家譜文獻,長廊十二間,功德碑歌功頌德,儆后孫積德行善;西廂廊議事室三舍,高懸公孫四代肖像,示族人永志效仿。長廊十二間,二十四孝圖排列成行,教后裔忠孝弘揚。正殿七間,高十六米,臺階九級,四圍石質護檻,殿前青銅寶鼎塔爐各一座,石獅對迎。大殿中央,供奉始祖說公圣像一尊。東鐘西鼓,金匾抱對,熠熠生輝,先祖神位依序排列,香燭果供盡設。殿堂金璧輝煌,莊嚴肅穆,既彰顯先祖威嚴,又弘揚中華孝道!
吾始祖說公,乃殷商武丁王賢相,在位五十九載(公元前1192-1250),是歷代為相時日最長之宰相。所著″說命三篇",清華大學先秦斷代工程專家組、中國社科院認定出自說公,安陽殷墟出土的″青銅簡"現存清華大學文史庫。吾始祖先于孔子八百年,健在時即被武丁王封為《圣人》!版筑土建工藝奠定了中國建筑之根基!
環護祠宇,松柏常青,國色天香,鮮花四季,亭臺依傍,爐鼎火旺。文化廣場族旗擁國旗飄揚,″同擔家族大義,共謀傅氏興旺",箴言鐫景石流芳。
千秋敦親睦族地,萬代尊宗祭祖堂。
源遠清河繼書耕,
說公版筑寫典訓;
大湖名泊系鄱水,
慎右鎮西傅店村。
朗朗書聲憶舊堂,
滄海桑田古非今;
裔孫俊賢重建祠,
再顯輝煌振家聲。